金馬 59 頒獎典禮上週六圓滿落幕,今年由 Bito 團隊再次負責視覺統籌,延續去年從品牌角度切入的作法,從動態 CI 開始,逐步透過主視覺及延伸設計,到金馬獎頒獎典禮的整體視覺體驗和入圍影片,開展金馬 59 迷人的世界觀。在今年 7 月公布的主視覺裡,Bito 與金馬獎質感師陳新發合作,「痕跡」成為金馬 59 的第一個設計關鍵;而在頒獎典禮及入圍影片,看似簡單平凡的「線條」則是第二個設計關鍵,兩者之間有何關聯?Bito 又是如何將其巧妙運用?就讓 Bito 團隊親自來解答吧!

收斂設計,只為恰如其分地榮耀電影工作者

「去年的頒獎典禮現場,我們都被電影人圈粉了!」採訪一開始,Bito 團隊先告白。美術指導邵偉豪提到,去年他們第一次做金馬,當晚在頒獎典禮現場,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位得獎者上台的時候能量都很滿,滿到讓人起雞皮疙瘩。「我們辦過許多頒獎典禮,但沒有一個這麼感動,」總監劉耕名說道,「他們就是會很用盡全力為每一位上台者歡呼,打從心裡為得獎者感到喜悅,因為理解每一部電影背後付出的辛酸與努力,也許花了十年、也許賣了房子,或無數個灰頭土臉睡眠不足的日子,然後成就在這一個晚上。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讓我們願意做更多,做出一個國際等級的金馬獎,來榮耀這些人。」

在 7 月公布的主視覺裡,「痕跡」就是 Bito 為電影人的致敬。將每一位電影工作者的付出與磨練,轉化成真實的痕跡,那是電影人累積的曬痕、汗漬與傷疤,也是電影器材的刻痕、斑駁與磨損。然而這個「痕跡」概念,要如何串起頒獎典禮現場以及電視轉播、線上轉播,甚至許多觀眾已經習慣用手機觀看的那一方小小螢幕?

答案是看似不起眼,平凡無個性的「 線條 」。

金馬 59 舞台設計:以「線條」為索引,為影像建築延伸宏大場景

劉耕名說,最初在建構金馬 59 的世界觀時,就設定了以線條為索引。「它很基本,但多變。可以構成圖案,可以引導視覺,可以從舞台上的 A 螢幕流動到 B 螢幕,穿越到播放的入圍影片後,再回到舞台上,能讓觀眾對於空間的感受變得強烈。」

於是,延續去年 Bito 與黎仕祺的舞台設計所打造的「影像建築」,今年舞台設計更進一步「打造場景」。讓線條作為視覺引導,透過螢幕組合及流動的影像,讓舞台不只是舞台,而成為了一個完整的空間。

大家或許以為畫個流動的線條來串連舞台很容易,其實很難。「正因為線條很簡單,你要如何賦予它生命或意義?」團隊們不斷琢磨,主視覺概念裡的痕跡可以如何延伸故事,如何用線條來演繹這些故事。「我們把線條做很多情緒,讓一條線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演。」邵偉豪解釋,就像是在為一條線做各種演技指導,有時充滿張力、有時和緩流動,讓各種變化呈現出一個有質感、有細節且立體的頒獎典禮。

第 59 屆金馬獎【In Memoriam-李玖哲】段落,可以看到「線條」從轉播畫面上介紹表演嘉賓的字卡,流動到典禮現場舞台的螢幕,以及紀念逝世影人的 VCR 影片中,貫穿全場。

金馬 59 舞台設計:突破國父紀念館舞台原有空間限制

另一個舞台設計的困難點,是國父紀念館的舞台縱深狹窄。「國館的舞台就像一個鏡框,有結構上、設備上的限制,只能透過左右的縮放來創造變化,加上觀眾席很斜,攝影機沒辦法平拍整個舞台,取鏡的鏡位受限。」為此,Bito 與黎仕祺去年打造出實際的建築量體,透過影像變化延伸視覺深度。

今年 Bito 同樣運用窗戶式開關的螢幕,將舞台分隔出前後兩塊空間,讓透視更加無限遠,並加入地面螢幕,使視覺延伸包覆整個舞台。邵偉豪解釋,「我們要思考如何做出很多種假的景深,透過曲線或視覺上的引導,讓舞台給人的感覺是立體且有延伸性的,同時也要有很多細節,經得起觀眾好幾個小時的關注。」

最後 Bito 總共設計了 5 款舞台影像,皆以「線條」作為索引貫穿整場典禮,透過獎盃曲面、現代建築、河流、壯麗自然景色,創造宏大場景,譬喻影人的使命、作品的雋永,並扣合主視覺概念中的痕跡與累積。


圖片提供/Bito

色彩運用上 Bito 也賦予變化。「金馬獎最常運用的是黑色與金色的搭配,可以襯托典禮的尊榮感,我們採用這樣的組合,但思考著能不能有變化,例如去年的裸視 3D 效果,讓舞台彷彿透著光的大面玻璃,我們刻意選擇呈現暖光,因為暖光帶有金色;今年的河流,我們也拉出金色 59 線條,既符合金馬往年的色彩印象,但同時也讓人驚艷。」

金馬 59 入圍影片設計:回歸純粹,混合多種技法的化繁為簡

23 支入圍影片 VCR 的設計則回歸到非常純粹的概念,Bito 團隊透過一個主題和一個索引,來講述每項入圍電影工作者的幕後特質。

一個主題:痕跡
Bito 將痕跡展開為抽象、具象的型態,物件的磨損、鏽痕、水漬,身上的雀斑、指紋、傷疤,無形的時間、人走過的路徑、風吹拂過的質地;這些痕跡,是電影背後真實存在的另一片風景。

一個索引:線條
23 支入圍影片,都有那一條線,彷彿有自己的生命,以不同形式貫穿每個畫面,將所有影像串連進同一個世界。

邵偉豪補充說明,用線條演繹痕跡的故事,一開始是從簡單的物件,而後延伸到人體的痕跡,以及眾人所留下的痕跡。「我們希望用線條帶起情緒,而且是無論電影幕後的工作人員或幕前的影迷都能有共鳴的。」痕跡可以微觀可以巨觀,因此除了最容易聯想到的電影拍攝相關人事物,團隊同時思考著一般人可能也會有的記憶。

入圍影片的聲音部分,則找來去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盧律銘。「我們是盧律銘老師的團隊一起創作,老師有很多新的想法,可以說這次的入圍影片 VCR 是音效先決。」不同於過往常是以一個主旋律串起所有的入圍影片,盧律銘做了很多變化,讓人感覺到清新且有實驗性。以「最佳美術設計」的入圍影片為例,畫面是顏料滴在木材上,然而音效卻有一種心跳的律動感,因此將畫面影像所呈現的再往外擴張了一層世界觀。

Bito 將各種概念化繁為簡,製作卻一點也不簡單,融合了2D、3D、motion、實拍、特效,多種技法揉捏,最終形塑出充滿生命力與故事性的入圍影像。

劉耕名特別提到,各種發想到最後,考量的其實是「收斂」。他表示,典禮的本質是入圍者,設計不能只是用力地表現自己,卻忽略了資訊是否能成功地被接收到,例如入圍影片裡的作為引導的線條,必須流暢有機像有生命般,且出現的時間點一定是在入圍者的畫面之後,才去 highlight。為了那可能只有零點幾秒的差距,團隊每一支影片都必須一格一格檢查,反覆確認。


攝影/周書羽 © Shopping Design

「很多創意當然可以做得很瘋,但我覺得收斂更難。這是電影人的主場,去年我們也都徹底被圈粉了,真心想要讓設計能恰如其分地襯托得獎者榮耀的時刻,讓大家看到努力創作的這群電影工作者,也帶領觀眾進入金馬的世界,這才是我們製作典禮視覺的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