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推廣喜馬拉雅藝術的機構魯賓藝術博物館(Rubin Museum of Art)在今年邁入第20個年頭,該博物館自開業以來受到評論家的讚譽,它在紐約擁擠的藝術圈脫穎而出,但近期館方卻宣布了將在2024年10月6日結束紐約的空間營運。與美國大部分的機構一樣,魯賓在疫情期間也面臨著營運上的困難,包含遊客人數減少、預算短缺、專案削減的問題。但館長也表示,博物館的關閉絕不全然是疫情所造就的結果。隨著關閉實體空間,該機構將裁掉約40%的員工,這對前線工作人員的影響最為顯著。魯賓藝術博物館的外景。圖/取自artnet

自2017年以來一直領導該博物館的館長約里特.布里奇吉(Jorrit Britschgi)表示,魯賓藝術博物館將轉變為新模式繼續運作,提供長期展品出借和促進深入的文化研究。此外,博物館也將繼續舉辦喜馬拉雅藝術獎和一系列該領域的資助,專注於機構間相互的合作、各地巡迴展覽舉辦。事實上2022年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上首次亮相的尼泊爾館,正是由魯賓介入協助了該館的部分財政支援。喬里特·布里奇吉(Jorrit Britschgi),魯賓藝術博物館館長。圖/取自artnews

布里奇吉對於博物館的轉型表示:「我們如何重新定義我們作為一個組織的運作方式?」「利用館內的收藏品和研究團隊的學術知識,以及利用我們的財務資源,去思考我們一直在面臨的問題,那就是:為何處在21世紀的博物館仍然看起來非常像上個世紀的博物館?」「為什麼我們會假設它是一個我們可以進去、觀看展品,然後再離開的空間呢?」魯賓藝術博物館展示其館藏中的喜馬拉雅藝術。圖/取自artnews

博物館董事會主席諾亞.多斯基(Noah Dorsky)對這次的轉型也補充表示:「重新調整我們的資源將使我們能夠觸及更廣泛、更多元化的觀眾,館方將優先考慮各種展示的可及性,推進學術研究,並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倡導新的參與方式」。

魯賓藝術博物館於2004年成立,是唐納德.魯賓(Donald Rubin)和雪莉.魯賓(Shelley Rubin)的收藏品寶庫。魯賓夫婦幾十年內收集了各種喜馬拉雅地區的藝術品,從卷軸畫到唐卡,再到佛像等等。除了永久性收藏品的展呈,博物館的展品也包括當代性的藝術展覽。近年來推出互動性更強、更適合大眾的內容,例如西藏佛教神壇展間和沉浸式曼陀羅實驗室裝置。西藏佛教神壇展間旨在透過卷軸畫、佛像、紡織品、樂器,重現身處宗教空間的體驗。而神壇展間也將與博物館的其餘展間一同在十月關閉。館方發言人表示,博物館正在紐約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西藏佛教神壇展間重現身處宗教空間的體驗。圖/取自artnet

與許多其他擁有古代文物的機構一樣,魯賓博物館近年來被迫應對藏品歸還的爭議。該博物館歸還兩件被研究人員認為是從尼泊爾宗教場所掠奪的古代文物。致力於追蹤被掠奪的尼泊爾文化財產的激進組織「尼泊爾遺產恢復運動」(Nepal Heritage Recovery Campaign)呼籲博物館歸還這兩件木雕,一件是來自位於加德滿都(Kathmandu)谷地中南部的帕坦的Yampi Mahavihara 寺廟建築體的一部分,另一件是 14 世紀中期的女神犍陀羅雕刻。14 世紀中期的女神犍陀羅雕刻。圖/取自artnet

這一次的歸還行動促使魯賓博物館領導層在去年八月決定支助尼泊爾的一個博物館專案項目。布里奇吉與董事會進行了密切的討論,最終提出了博物館能夠作為財政支援者介入,並在清點修道院的藏品方面發揮諮詢作用,幫助當地人開設伊圖寺院博物館(Itumbaha Museum),該展館設立於一座可追溯至11世紀的佛教寺廟內。身為加德滿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伊圖寺院保存收藏了許多的文物,包括禮器、建築部件、支提塔等,其中也包含眾多被盜竊後歸還的尼泊爾文物。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 11 世紀伊圖寺院的鳥瞰圖。圖/取自artnews伊圖寺院博物館展場照片。圖/取自artnet

尼泊爾本地的返還倡導者對博物館參與該興建項目仍抱有質疑,他們認為這是館方企圖轉移大眾以及媒體的注意力,為的是迴避購買、展出遭到搶劫的宗教遺址相關訴訟和賠償要求。布里奇吉隨即聲明,魯賓將繼續把證明文物來源的研究工作視為未來主要的關注點,並且在博物館模式的轉型過程中,持續處理返還文物的程序。

REFERENCE

Artnews
Ar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