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荷蘭法院作出裁定,三名試圖將楊.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破壞的比利時Just Stop Oil組織成員將不會入獄服刑,就連最初被定讞的兩個月緩刑期也隨之被撤銷。近年來,對於源源不絕,且帶有破壞性的抗議活動,外界向來批評多過於贊同,當美術館總是立於無可奈何的被動角色,法律對於這些侵入性的抗議行為該如何給出應有的判決,而言論與行為自由與破壞藝術品擺在一起時界線又在哪裡?
因污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而被定罪的氣候抗議者將不會入獄。圖/取自artnet
這起事件的過程與原因,正如其他名畫受到破壞的案件一樣,倡議氣候活動人士的激進抗議在展場中突如其來發生。這三名年約40歲的男子於2022年10月27日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Mauritshuis museum)進行了抗議活動,其中一名男子將自己的頭部透過膠水黏在畫作的保護玻璃上,另一名男子隨後打開罐頭,倒了湯在他頭上,接著將手黏在了作品旁邊的牆上,而第三名男子負責在一旁拍攝了整起事件始末。當時三名男子立即被警方驅逐出美術館,並被拘留了23天。法院裁定,這三人違反了兩項法律,首先是「蓄意和非法破壞、損壞或使全部或部分屬於他人的任何財產無法使用」。第二項定罪是作為集體犯罪行動中的「破壞財產」。
男子將自己的頭黏在畫作上,另一名男子將手黏在作品旁的牆上。圖/取自NL TIME
事件發生後一個月,法院便給出了初審判決,每人被判處四個月的徒刑,並且緩刑兩個月,其中一名負責攝影的成員則是被判一個月緩刑,後來此案被轉移到荷蘭海牙上訴法院進入下一個流程。上訴法院表示:「這些比利時男子的行動對社會產生了重大負面影響。這種表達言論的方式不必要地侵犯、損害了他人的權利和利益。」
針對近期的宣判,法院則是認為刑法所給出的規範,不應該使身處在抗議行動中的人對行使其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權利的人產生「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維權人士被捕後立馬遭到羈押,鑒於審前羈押的時間長達三周,法院認為若是後續仍判處徒刑,會顯得法院立場與態度過於嚴厲。因此監禁或罰款「原則上」是對犯罪的正當回應,儘管抗議成員的行為激烈且粗暴,但法官似乎更注重判決是否踐踏言論和表達自由的權利,於是此案的判決徹底翻轉,三名男子將不會入獄服刑。
法院認為刑法判決恐怕會引發「寒蟬效應」。圖/取自artnet
當時據荷蘭公共檢察機關稱,所幸畫作未受到損壞,僅是玻璃受到了輕微損壞。美術館隨後將作品的外框、保護玻璃,以及畫作本體進行精密檢查,暫時關閉原先展示的展間。
這些頻繁於美術館內活動的環境氣候抗議人士不斷地向外界做出一種宣示,那便是:「如果不立即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人類所生活的環境將會滅絕」。同時Just Stop Oil組織也早在幾年前的一份聲明中也說明到,「他們組織絕不會損壞美術館內未覆蓋保護玻璃的藝術品。」他們的行動主旨建立於,如何有效的聚集社會關注,以及喚起公民共有的危機意識。
Just Stop Oil組織在聲明中表示「他們組織絕不會損壞美術館內未覆蓋保護玻璃的藝術品」。圖/取自artnet
這群活動人士試圖踩在道德的邊界上,將歷史藝術品的脆弱性比擬於我們面臨文化、環境遺產所感受到的嚴重威脅,然而事實上他們僅僅是希望獲得外界關注,並不會實際損害美術館的作品。儘管如此,這樣的激進作法仍受到許多環保人士的質疑與批判,荷蘭文化部副部長古尼.烏斯盧(Gunay Uslu)表示:「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請讓我們的共同文化遺產保持完整。襲擊這些無辜的藝術品並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
另一個環保團體「最後的一代」(Last Generation)及其他組織的活動人士自2022年以來一直在博物館和文化機構抗議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團體的示威者曾在羅馬梵蒂岡、維也納的利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舉行抗議活動,除了向藝術作品潑漆或湯,有時也會將自己黏在畫框上。近期這群抗議人士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將去年因洪水而受創的托斯卡納城鎮坎的照片貼在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的經典作品《維納斯的誕生》的玻璃上。反觀義大利政府為了勸阻這類行為,採取了與荷蘭截然不同的措施,他們選擇加重了罰責。今年1月,義大利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條,提高了因此類抗議活動而損壞紀念碑和文化遺址的罰款。然而這種作法是否能更成為有效的勸阻仍不得而知。
《維納斯的誕生》是「最後的一代」最新氣候抗議的目標。圖/取自artnet
REFERENCE
Artnet
NL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