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浦.加斯頓(Philip Guston,1913-1980)的這檔展覽比原計劃晚了幾年來到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最初它受到疫情而推遲,當2020年喬治·弗洛德 (George Floyd,1973-2020)被謀殺後,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令策展人與館方更加審慎地處理加斯頓回顧展的規劃,於是本應在 2021 年舉行的大型回顧展確定延後,這一延後長達了四年。加斯頓終於在2023年登陸了倫敦,這也是近20年來英國首次舉辦關於這位藝術家的大型回顧展。菲力浦.加斯頓回顧展現場,圖/取自artnet菲力浦.加斯頓,圖/取自artnet
加斯頓出生於加拿大,父母是來自烏克蘭的猶太裔移民。全家於1922年搬到美國洛杉磯後,父親因失業自殺,9年後,哥哥因車禍事故去世,那年冬天,加斯頓繪製的一幅壁畫因內容批評三K黨而被警察破壞,這些事件都對加斯頓日後創作留下深遠影響。加斯頓創作類型多元,被認為是過去百年來最重要、最強大且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畫家之一,與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和年少好友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並列。《如果這不是我》(If This Be Not I),圖/取自artnet
這位藝術家早期受到歐洲影響,熱衷於借鑒古典大師和當時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到了1950年代初,他被紐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風潮所吸引,確立了他的繪畫風格,值得注意的是,古斯頓是一位以具象繪畫為核心的畫家作為出發,發展成如今我們所見的作品樣貌。《重建與家庭福祉》(Reconstruction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Family),圖/取自artnet《共謀者素描》(Drawing for Conspirators),圖/取自artnet《床上的夫妻》(Couple in bed ),圖/取自artnet
他的早期作品包括描繪美國種族主義和海外戰爭的壁畫和平面繪畫。在 1960 年代後期的社會和政治動蕩期間,加斯頓對抽象主義抱持批評態度,並開始創作以漫畫人物為特色的大型畫作,這種卡通化、具象的晚期風格震驚了藝術界,一些穿著象徵三K黨的白色兜帽,他們在自己的房間裡沉思,開車四處尋找麻煩,在一個笨拙和卡通的世界裡繪圖和抽煙,代表種族主義的加害者。加斯頓從他周圍夢魘般的世界汲取靈感,其著名作品包含了以奉行白人至上和基督教恐怖主義的三K黨的系列畫作,描繪當時三K黨在種族迫害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社會不公義與瀰漫仇恨氛圍等現實情形。進而創造出畫布上奇異流離的意象。
《工作室》(The Studio),圖/取自artnet
這檔回顧展深入探討了他的畫作如何在個人與政治、抽象與具象、幽默與悲劇之間架起討論的渠道。他的創作中那些充滿了雪茄、鞋子、梯子、床和手等重複的繪畫符號到最終才坦露在大眾面前,儘管這些畫作相對不被重視,但這些奇異而獨特的畫布尺幅逐漸擴大,加斯頓個人經歷和觀點的線索也富含在其中,包括政治和社會參與的程度,以及他個人對生命經驗的懺悔。這些作品持續引起共鳴和挑釁,提出了關於藝術與殘酷、自由與懷疑、政治與想像力的關係。
《繪畫、吸煙、飲食》(Painting, Smoking, Eating),圖/取自artnet《線》(The Line),圖/取自artnet
在他50年的藝術生涯裡,加斯頓以不同的繪畫方法以及他的哲學思考來回應面對到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大多關注在戰爭、種族不公正、暴力以及政治和社會動蕩上面,因此也導致作品引發了許多爭議。他見證了世界的殘酷,並挑戰自己的創造性,不斷改變和重塑,試圖創作出體現生活複雜性、美麗、荒謬、幽默和痛苦的作品。菲力浦.加斯頓回顧展現場,圖/取自artnet
REFERENCE
Artnet